![](upfiles/news/20230522192345960.jpg)
舞蹈如同音乐,是人类超越语言的特殊符号
在这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五月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迎来了
一年一度的“团结杯”民族舞蹈大赛
各个学院用舞蹈点缀五月的春光
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艺术学院作品《秦淮景》荣获三等奖
今天小新就带大家欣赏一下艺术学院的风采~
《秦淮景》
秦淮河畔今犹在
不见金陵十三钗
![](upfiles/news/20230522192420679.jpg)
![](upfiles/news/20230522192429200.jpg)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每一个完美的动作后面
都可以看到她们无数次反复练习的身影
情感、动作、表情、眼神
展示得尽善尽美
盛世汉服,乱世旗袍。
她们是著名的秦淮河女人,
关于她们的故事和南京这个城市一样古老。
后来是人们嘴里最放浪不羁的女人们,
拉直了头发,换上学生的衣服,
替女学生上了日本人的车,
成为了她们这辈子最不可能成为的人。
人们只知道她画着浓妆,
染了头发、叼着烟后背纹了只凤凰,
却不知道她屋里养了只流浪猫,
平日里写诗、做文章。
世人眼拙,晚景凄凉。
商女也知亡国恨,隔江犹唱秦淮景。
秦淮河畔今犹在,不见金陵十三钗。
![](upfiles/news/20230522192454596.jpg)
![](upfiles/news/20230522192501795.jpg)
![](upfiles/news/20230522192508012.jpg)
《秦淮景》是战争史诗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插曲。由江南民间小调《无锡景》改编而来,歌词描写了金陵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秦淮景》以二战的中国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为背景。在书中,“南京”指的是南京,而“十三朵花”指的是来自社会底层生活的13位女性,她们牺牲了自己,拯救了学生。
通过参与“团结杯”民族舞蹈大赛,学生不仅能够展现自己的才华与能力,也能增强自身的团队协作意识。此次大赛也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让广大同学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了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