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保卫处
您的位置: 首页  安全知识    

心理健康篇

作者:admin  信息来源: 保卫处 发布日期:2024年3月19日  浏览次数:1549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而持续的生活适应状态。其一,心理健康是指人能适应生活,而对生活中的一切,不论喜怒哀乐,均能平静接受;其二,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这种适应状态是持续稳定的,而非瞬间发生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心理健康表现在十个方面:一是具有适度安全感,二是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三是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四是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五是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是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七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是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九是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十是在不违背社会成规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满足。

    二、什么是不良心理
?大学生主要有哪些不良心理表 现

  
笼统地讲,不良心理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所谓不良心理是相对于健康而言的,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往往表现为心理障碍现象。健康心理是指个人能以积极的、稳定的心理状态适应生活、学习、工作中各种内外因素、环境、政策的变化,从而保持应有的心理平衡。而不良心理或心理障碍是指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出现了异常的心理倾向 。

大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比较集中的方面有:

(一)学业方面表现为考试焦虑、成绩不稳定、学习压力过大、负担过重、专业不理想、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没有学习欲望。

(二)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惧、人际冲突、关系失调、孤独封闭、缺乏社交技能等,从而产生自卑、自负、嫉妒、冷漠等不健康心态。

(三)恋爱与性方面表现为与异性交往困难、因单相思而苦恋、失恋、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对性自慰行为的过分自责、时常产生性幻想。

(四)人生态度方面表现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取向、人的本质的认识等问题产生消极的评价倾向。经不起批评、打击和失败。

(五)其他如家庭关系、经济困乏、职业选择、个人发展方面,也常出现困惑和苦恼以及情绪的不稳定等。

    三、大学生如何培养自我意识

     (一)客观地认识自我

     (二)正确地对待自我

     (三)有效地控制自我

     (四)不断地超越自我

    四、大学生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

(一)调整认识角度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情绪困扰都是这样,如果从非理性的角度去认识某一事物或问题,会使人恨恨不已;如果换个角度去认识,理性一些去认识,就会使人豁然开朗。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或者说“换个角度天地宽”。

    (二)学会难得糊涂

    对一些无关大局的非原则性的外部刺激,在认识上要模糊一些,在心理感受上要淡漠一些,当别人背后说自己几句话时,或因一些小事与人发生口角时,或偶遇失意时,不妨有意识地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坦然处之,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这种超然处世的态度,显示出一个人的态度、自信和修养,需要有意识地经常加以培养。

    (三)合理进行宣泄

    人的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时,应该加以合理宣泄,这样才能调节机体的平衡,缓解不良情绪的困扰和压抑,恢复正常的情绪情感状态。

    (四)巧用幽默缓解

    幽默感是消除不良情绪很有用的工具,当我们遇到某些无关大局的不良的外界刺激时,如别人的嘲笑、挖苦等,要避免陷入激怒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超然洒脱一些。

    五、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

  
(一)要正确地认识挫折
    
    (二)冷静且客观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
    
    (三)积极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

(1)热爱生活

(2)锻炼意志力

(3)重建目标系统

(4)要有成败两手准备

    六、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一)交际、交往的困难是诱发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二)情感困惑和危机是诱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三)角色转换与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高低是诱发心理问题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学习与生活的压力也会诱发心理问题

(五)就业压力的增大也是诱发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

(六)对网络的依赖是引发心理问题的一个新现象

(七)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另一诱因。

     (八)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

    七、如何化解心理压力

(一)运用语言和想象放松

(二)分解法

(三)想哭就哭

(四)一读解千愁

(五)拥抱大树

     (六)动消气

(七)看恐怖片

(八)嗅嗅香油

(九)吃零食

(十)穿上称心的旧衣服

(十一)养宠物益身心

上一篇防盗防骗 下一篇:大学生安全常识4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