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外语部本学期第十四次教研活动,也是本学期最后一次教研活动于11月25日下午如期举行,大学外语部全体专职教师在1525教研室对近来的教学设计与方法进行了分享和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主持人为李恒老师,教研活动主题为“大学英语输出性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
李恒老师首先针对输出性理论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其重要性。当前的外语教学输入境况大为改善,学生接收语言输入的数量增加,形式也更为丰富多彩,然而学习效果仍不理想。可见外语数学一味注重语言的作用,而忽略语言输出的功能是不可行的,有必要对大学英语出输出性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行探讨。崔惠茹老师指出要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需要可理解输出,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语言资源,对将要输出语言进行思考,使它更恰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胡晶老师提出要让学习者进行有效输出,还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对学习者的需求做到充分的了解,适应学习者的语言学习需求。张严老师指出输出还必须让学习者认识到所输出的内容就是他们自己想事握的内容,这是习得一门语言所必须做的事情。可让学习者积极投入到输出活动中,有效地对自身进行自我管理、监察和评估。
党冀老师提出若想有效地实施输出,除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外,外部环境也是重要条件。符合学习者意向的环境有利于促进输出,否则会制约或阻碍输出的开展。吕双双老师指出:我们学英语的真正目的是充分发挥工具作用,恰如其分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准确接受信息和发出信息的能力,接受信息包括听和读,发出信息包括说和写,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意味着教育者要全面培养学习者的语听说读写能力。周宇鑫老师指出要注重程序性知识,会事半功倍。学习者最终要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口语和写作项目的重要性应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测试中得到具体体现。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输出的作用,强化口头及笔头输出体现,是解决“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问题的一个有效途经。宋迎老师指出在输出过程中,要采取一定形式的任务附带式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制造一定的信息差,也是输出的必要条件。
综上,我们应结合具体实际,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出的主动性,促进双向信息交流。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各位老师提出了很多合理且可行的建议。各位老师对于大学英语输出性课程设计与方法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本次教研活动对于今后的英语教学有着重大意义。
(大学外语部李恒 2020年11月26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