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衡量专业教学水平、进行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可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实际水平,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为深入贯彻学院《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确保我院2019届毕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学院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毕业论文工作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检查其它环节教学工作的得失,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2019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国君
副组长:赵卓
组 员:各系主任
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实践科)
办公室主任:楚学伟
办公室科员:刘天夫
各系要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系级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二)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职责(系级)
1.根据学院相关文件讨论和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细则,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日常管理。
2.审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资格,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的动员、评审、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
3.确定毕业论文的交稿时间、地点及方式;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月查、阶段性检查和中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找原因,及时改进,提出建设性意见。
前期:着重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选题、开题工作的落实和进展情况。
中期:着重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写作进度、教师的指导情况。
后期:成立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答辩前对学生进行成果验收及答辩资格审查,检查学生课题完成情况。在毕业论文答辩全部结束后,审查各答辩组成绩评定情况。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要求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审核毕业论文(设计),并允许作适度修改,使毕业论文(设计)尽善尽美。
4.充分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确保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落到实处,为指导老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辅助,对初次担任指导工作的中、青年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保证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5.遴选、推荐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6.按学院规定提交、保管毕业设计(论文)文档资料。
7.做好当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环节及时间安排
毕业论文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论文撰写阶段、评阅答辩阶段和总结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为:
1.准备阶段:发布论文选题指南、举办论文写作指导、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题并做好开题报告、学生自行开始收集资料及开展实验等准备工作。时间为第七学期前4周。各系需将《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一览表》统计情况于第七学期第5周上报教务处实践科备案。
2.论文撰写阶段:编写论文提纲、撰写初稿、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修改定稿、打印装订。时间为第七学期6-18周和第八学期1-5周。
3.评阅答辩阶段:指导教师评阅论文并进行成绩初评、系组成答辩小组并组织答辩、答辩小组给出最终成绩并推荐优秀论文、系评选优秀论文并推荐院级优秀论文。时间为第八学期6-8周。
4.总结阶段:系毕业论文工作(设计)小组完成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登录和文件材料归档工作、撰写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并上报教务处。时间为第八学期9-10周。
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
(一)各系要认真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按专业),并组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动员大会。
要求各系在2018年7月6日之前召开,并将2019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加盖公章后上报实践科备案。
(二)各系要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遴选和管理工作。
指导教师原则上必须具备中级(含)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一般控制在1:8之内(个别因为教师数量较少的专业,需提交申请、审批)。为确保指导教师数量的足额到位,凡具备资格的教师,都必须承担论文指导任务。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论文的全程指导,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与论文(设计)大纲;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并认真填写各指导环节的意见、建议及评语,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
(三)各系要加强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管理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属于本专业的学科范围,反映本专业的内容,难度适中;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需要、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任务,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创新性。选题采取指导教师提供参考题目(方向)和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确立论文题目,鼓励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论文的选题应一人一题。选题应避免重复,同一指导教师不得指导近两年内已经指导过的论题,也不可在同一届学生中几人(二人以上,含二人)做同一个论题。
(四)各系要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
各系要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并确定具体的时间安排。出台相应的监督措施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毕业论文(设计)不走过场,质量达标。
(五)各系要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及成绩评定工作。
成绩的评定应涵盖论文本体、摘要和关键词(英/中文)等材料的质量、写作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整个过程的表现等方面的内容。毕业论文评阅人应及时、准确、客观地写出评语,给出初评成绩,并在规定时间完成评阅工作。毕业论文(设计)在答辩前要经过专业检测后方能进入答辩,具体请参照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各系成立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委员会由系主任与具有较强科研能力、讲师(含)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应由3-5名讲师(含)以上职称教师组成,指导教师一般应回避自己指导的学生的答辩。答辩小组要严格执行学院规定的答辩程序,答辩前答辩小组成员应了解论文(设计)内容及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评语,认真做好答辩记录,客观、公正地进行成绩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要严格遵守评定标准,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获优秀成绩者不能超过学生数的15%,良好成绩者,控制在总人数的40%左右。
(六)各系要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存档工作。
要重视毕业论文(设计)材料书写的规范性和内容质量,并按规定时间、方式将论文三表、毕业论文(设计)、检测报告、毕业论文(设计)打印材料、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上交教务处实践科。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替代标准
为进一步推动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改革力度,学院研究决定对下列情况者,通过申请,成果经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核实认定后,可免写毕业论文(设计),由学生指导教师给予成绩。
(一)公开发表论文
学生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以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1篇),要求字数在3500字以上,期刊要求省级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可查询、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二)公开出版著作
学生以第一主编公开出版与本专业相关的著作(包括论文集、散文集、诗歌集等)1部以上(含1部)。
关于对学术期刊与著作的鉴定具体可参照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科研处相关文件。
六、检测标准与方式
2019届毕业论文(设计)在《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检测实施办法(试行)》相关规定基础上开展工作,“全文文字复制比”在30%以下者,视为通过检测“全文文字复制比”在30%以上者,视为不能通过。推荐参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全文文字复制比”应不超过20%;2019届毕业论文(设计)检测方式实行学生“自检”和学院“抽检”的形式,提供pdf格式的详细论文检测报告单;检测软件要求:中国知网、PaperPass、PaperTest、维普等。
附件:
点击下载文件:2019届论文工作方案通知.rar
教务处
2018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