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团委
您的位置: 首页  博青网校    

人民网三评“蹭流量”之二:追逐暴利,罔顾伦理

作者:admin  信息来源: 团委 发布日期:2024年3月26日  浏览次数:56

    信息时代,热点汹涌,流量湍急。于是乎,一些人动起了歪脑筋、打起了小算盘,在迷信流量至上中淹没了理性、丧失了底线。他们罔顾传播伦理,冒充当事人开直播、赚打赏,即使在伤口上撒盐也恣意妄行;他们罔顾人文关怀,围堵受害者家人求关注、博眼球,丝毫不顾忌法律法规、公序良俗。更有甚者,编造故事、炮制谣言,只为把泼天的流量吃干榨尽

平心而论,一个话题有了热度,自然就容易发酵。倘若只是为了挖掘真相、补充信息,这样的内容创作也有其可取之处。然而,时下的一些流量衍生品,早已背离了事实本身,不仅助长了粗制滥造的风气,而且把网络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刺激了公众的情绪,传递了错误的价值,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蹭流量无底线、说瞎话无遮拦、带节奏无原则”……难看的吃相背后,潜藏着再简单不过的逻辑。在这些社交平台账号运营者的眼中,蹭流量就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首先是门槛低,只要上名人、上热点,就能快速吸引粉丝。什么资质、机制,什么昵称、规则,统统不重要。其次是高收益,流量即金钱,只要能让观众点赞、转发、评论,自然就可以用来变现。如果能再夹杂上点内幕”“独家”“爆料,简直就会赚得盆满钵满。再就是不用负责任,即使被盯上,随便换个马甲就能卷土重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里有流量就往哪里钻

不难发现,机制不健全、规则不完善,是蹭流量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这方面网络平台可谓难辞其咎。该严管的准入规则形同虚设,该审核的内容置若罔闻,该斩断的谣言任其滋生,自然就会让丑恶的、虚假的、庸俗的流量大行其道。从花钱买热搜,到水军刷热点,再到搭车蹭热度,平台的漏洞不应该是网络生态的窟窿。有必要认识到,平台是流量的入口,蹭流量的行为看似可以造就短期繁荣,实则饮鸩止渴,加剧的是质疑与焦虑,伤害的是信任与黏性。将真正优质的内容推送到用户身边,把无底线蹭流量的行为从公众视野中剔除,网络平台绝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主体责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流量亦然。谁把流量当作操弄的玩物,将舆论视为牟利的工具,谁就会栽跟头、受反噬。无论是什么时代,不管是什么载体,内容至上都要大于流量至上。杜绝寄生,斩断黑手,防止蹭流量,监管要有力,平台要给力,用户要齐心协力。惟其如此,才能让流量既不枯竭,也不决堤。

                                                                                                                                                               来源:人民网

上一篇要把握好“流量密码”,更要维护好国家安全 下一篇: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9235件代表建议统一交办 确定重点督办建议2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