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学生处
您的位置: 首页  学工动态    

西语系-青春选择,驻疆无悔系列之四:南疆上的“90”后小学校长

作者:admin  信息来源: 学生工作处 发布日期:2017年5月23日  浏览次数:453

 

“各位学弟学妹,你们好!我是2016届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西语系英语三班的杨振强,毕业之后就选择了来新疆教书,现在是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巴依艾日克小学的校长。”这是杨振强写给母校的一封信的开头。

2016年杨振强从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毕业后,没有选择跟着“毕业大军”出去寻找工作,而是意志坚定地选择了到祖国西部边陲的地方——南疆支教。他现在是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巴依艾日克小学的校长。学校所在的南疆地区,是新疆地区最贫困的地区,这里的孩子冬天和夏天穿同一双鞋子,这里的孩子没有课桌上课,这里的孩子只能席地坐着看电影。这里的人们文化落后,生活贫困,孩子们渴望可以拥有一本童话书,一个书包,一支笔,一双鞋;人们渴望有一件可以冬夏分开的衣服和鞋子。南疆地区的教育也是长期落后,教师待遇及社会地位相对于北疆、东疆地区来说也明显落后,部分大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发放教师的正常津贴、补贴、奖金及福利落实不到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并且南疆地区的教师压力过大。学生、家长、校长及社会各界对特教教师赋予很高的期望,但是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工资待遇不高等因素使得教师感到一种潜在的压力。

刚来到巴依艾日克小学教书时,杨振强也遇到了一些他不得不克服的问题——语言不通。但既然选择了,就不应该因为挫折而后退。他白天在学校用汉语教书,夜晚窝在宿舍里学习当地的语言,只为能在平日里里与孩子们沟通交流。因为刚开始与当地的民族小孩不熟悉,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几度令杨振强陷入困境。在一次教师测评中,他所在的班级只有四个学生为他打了合格。这种失落感甚至让他怀疑选择来南疆是否正确。但心中想要为边疆事业做贡献的初衷并没有被现实打碎,他明白南疆的现实教学条件的确不是很好,并且和孩子们接触的还不深入,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小孩,更应该用正确的方法与之沟通。于是他连着加班好几天,甚至跑到学生家中了解情况。困难越大,越是激励他要坚持。吃苦耐劳、认真工作的结果不仅让杨振强在短短半年内当上了巴依艾日克小学的校长,还获得了全校师生乃至家长的认可和尊敬。他说:“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一样,把一切苦味都给抵消掉了。”在南疆支教的教师生涯里,他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收起了学生时代的放荡不羁,满怀着身为教师的激情与澎湃,将自己的光热撒在了南疆的三尺讲台!


在收到杨振强的来信后,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西语系的领导以及全体师生高度重视此事,并给予了杨振强大力支持。曾给杨振强授课的教师孔博说:“做为他的老师我特别骄傲欣慰,自己的学生选择到边疆支教,做为他的老师我定会大力支持并给予帮助。西语系以及全体学生会是他最坚实的后盾。”西语系副主任徐东表示:“杨振强在学习上虽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但是他在品德上是最优秀的学生。平凡的他为自己树立了最崇高的理想,到边疆支教,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不平凡,这种精神值得西语系每位学生学习。”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爱心助学”是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西语系开展的一项助学工程。西语系为此特别举办了主题活动以及爱心捐款仪式,将杨振强边疆支教的优秀事迹在系内进行宣传,以及联合师大社区进行了爱心物品捐赠活动。西语系分团委书记柳志明活动总结中说道:“我们应该向杨振强学习,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奉献精神是无法用任何东西衡量的。南疆教育不是三五天,也不是三五年,它可能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而他敢于用自己的一生去建设一所小学,给孩子们实实在在的做点事情,这种情怀我们难以用言语表达。其实不光是在边疆,祖国的很多基层地方的教育事业还比较落后,需要一些有志向、有毅力的青年知识分子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出贡献,争当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杨振强为大家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们应该将这种榜样精神传递下去!”

由学校寄出的爱心物资陆陆续续地到达了杨振强任职的学校,同时他也收到了西语系全体师生为孩子们准备的爱心捐款。他为收到的每一笔捐款都明确地标注了出处、金额,认认真真地记录在自己的工作簿上,他说:“感谢母校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对孩子们的关心,也会谨遵老师们对我的谆谆教诲,我定会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边疆教育中。每一笔捐款都将用在学校建设和教学设施改良中,替巴依艾日克小学全体师生感谢大家的帮助!”在杨振强的带领下,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校园建设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他仍在不断地努力着。现在杨振强又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希望在他和师生们共同努力下把巴依艾日克小学建设成为伽师县乃至地区级的优秀窗口示范村级小学!

边疆支教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场爱的不离不弃的约定。青年大学生支教行动能让边疆孩子暗淡的生活重新迸发出灿烂的光辉,让希望的光芒照亮他们的前程。这份支教的爱如同一缕冬日阳光,撒下的虽是点滴温情,照亮的却是孩子们奋进的前程,成就的是青年大学生高尚的人生品德!让我们青年大学生一起行动起来,为边疆教育事业贡献出一份属于我们的力量!

西语系分团委新闻部李柳报道

西语系学生会文语部谢美玲报道

2017515

上一篇2017年全国征兵网网上登记报名工作已开始 下一篇:西语系举办防震减灾与交通安全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