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体育学院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体育学院||增强防范意识 确保就业安全

作者:admin  信息来源: 体育系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年3月7日  浏览次数17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NEWS
就业安全指南
警惕求职陷阱

 


当前社会下,有许多就业安全的隐患存在,而对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注意自身安全、防患于未然、了解就业安全与法律知识尤为重要。

针对就业中的安全问题,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毕业就业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大家在就业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确保就业安全。

 

 

NEWS
“常见就业陷阱”

(一)人身、财产安全

(二)合同骗局

(三)信息安全

(四)非法传销

(五)线上招聘

(六)求职面试

(七)知识产权盗取

(八)其他方面


 

NEWS
人身、财产安全

异地求职:一些企业以在外地为由,要求应聘者前往企业所在地进行面试,待求职者到达,便用各种借口诱骗求职者并将其带入非法组织,限制大学生的人身自由。

传统营销: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

新型传销:不限制人身自由,不集体上大课,而是利用网络发展会员、缴纳会费的方式发展下线,最后让求职者达到血本无归的地步。

 

防范提示

①在求职过程中要对各种就业实习陷阱以及传销行为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及各种证件。

②谨防诈骗和各类求职陷阱,警惕“黑中介”“假兼职”“培训贷”。

③谨慎面对许诺优厚工作条件的招聘,对声言要出钱疏通,或直接向毕业生索取钱财找关系安排工作等情况,要设法拒绝,以防上当受骗。

④不要随意单独外出面见招聘者,也不要贸然与招聘者在密闭房间单独会见。

 

NEWS
合同骗局

单务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仅履行义务而不享受权利。这种合同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正规,而实际上却绵里藏针。

 

口头合同:双方当事人以口头形式对合同内容达成一致的协议,无有形载体。但口头承诺一般不在法律保护范围内,因此要及时地把双方应该履行的职责与义务详细地列入合同,白纸黑字是任何人都无法抵赖的事实。

阴阳合同:许多不正规的公司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都准备两份合同。对外的一份中规中矩,以逃避国家税收为目的;对内的一份则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阴阳合同”在给当事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预示着风险。

 

防范提示

①谨慎研究各种协议,在签订三方协议时,必须关注违约金和备注栏。在违约金方面,争取将它降到最低,对于违约金特别高的单位要慎重考虑;在备注栏中,另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以防用人公司表里不一。

②书面合同是保障,在应聘成功后,一定要与用工方签订书面合同,特别注明工薪数额、计酬方式、保险缴纳等条款,为今后的维权做准备。

③“三看”劳务合同,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以防合同无法生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三看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等必要因素。

 

 

NEWS
信息安全

假借企业收集信息的名义,要求应聘者提供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及证件号码,从而对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实施窃取。

防范提示

①大学生求应该去正规网站求职,在网上找工作时,尽量选择一些比较正规大型的求职网站,填写时选用相应的隐私保护和信息隐藏等服务,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②在求职过程中,一定保管好自己的个人证件,切忌将身份证等证件交由中介机构或他人保管。用人单位通常只收取证件复印本。保险起见,求职者最好在复印件上注明“仅供应聘使用”。同时在填写和提交各类材料时,也要时时提防,小心个人隐私泄露或被他人利用。

 

NEWS
非法传销

有些传销组织瞄准毕业生涉世未深、急于求职的心理,以高薪为幌子,诱骗求职者参与传销等非法活动。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

防范提示

①掌握识别传销的基本知识;对于有疑惑的主动询问老师,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②同学们要提高辨别真伪和防诱骗的能力,一旦发现非法传销活动,立即向学校或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③同学们要了解国家有关禁止传销的法规规定;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树立勤劳致富、拒绝传销的防范意识。

 

NEWS
线上招聘

目前很多企业都采取线上招聘的新方式。

防范提示

①警惕利用证件信息办网贷。不要将证件信息轻易交付,特别是你没有进行资质了解的公司企业。

②遇到转账收费要注意。法律明确禁止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要求收费。

③通过正规网站查找招聘信息。对面试企业的工商注册情况、企业信用情况进行简单的调查。

④向周围朋友亲人、辅导员学长学姐寻求经验。

 

NEWS
求职面试

职场面试鱼龙混杂,很多求职者警惕性低,容易误入陷阱。

防范提示

①因双向选择的需要,大多招聘单位都要求与毕业生进行面试,要求大家应注意事先明确具体的面试时间和地点,接到面试通知时,要问清对方的办公地址和固定联系电话,若招聘单位只有手机的联系方式,要高度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切忌到不明确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面试。

②正规的单位一般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若招聘单位面视地点选择宾馆等临时租借来的地方,要仔细鉴别真伪。

③事先要清楚告诉家人或同学面试的时间和地点,保持手机等联系方式的畅通。初次面试尽量不饮用点心或饮料,注意面试场地的外观与对外通道,注意观察面试者之言行举止,如有暧昧不清应立即离开。如需缴交证件,只能交影印本而不应给原件。

 

NEWS
知识产权盗取

有些公司打着招聘的幌子,想尽办法骗取求职者的智力成果。很常见的一种是以考试为名,无偿占有求职者的智力成果,例如:广告设计方案、程序设计等。

防范提示

①在不能判断招聘单位真实意图,又想取得工作的情况下,需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保护。如,提交策划案等劳动成果时要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以便将来能够证明自己的劳动成果内容。

 

NEWS
其他方面

①国家规定,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抵押金、保证金等费用,对单位提出的收费要根据《劳动法》、《合同法》和相关规定作出判断。

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招聘单位录用员工应与劳动者订立的是劳动合同,不是产品推销协议。毕业生要提高警惕,不要去签订以推广、促销为名的民事协议,更不要盲目签字,随意交钱。一旦上当受骗,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部门报警,寻求法律保护。

 

 

总结
牢记求职安全“三要”秘笈

 

一要增强求职安全意识

二要使用正规求职渠道

三要运用法律维护就业权益

 

PART.01
求职时——

可到高校招聘会和当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诚信规范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

 

PART.02
找到意向工作信息后——

要和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亲友沟通情况,冷静听取他们的意见或相关领域工作经验。

 

PART.03
接到招聘邀约后——

及时上网核实相关信息,特别是要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该用人单位注册或者备案情况,若查不到相关信息就说明该单位可能不存在。

如遇到求职陷阱的情况,请立即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

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请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上一篇返校安全指南 下一篇:打击网络谣言普法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