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体育学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走进冬奥人物 传承体育精神(一)新中国首位速滑冠军——罗志焕

作者:admin  信息来源: 体育学院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2年2月7日  浏览次数568

罗志焕翻阅1963年的新华社“中国体育大事记”,第一件就是此事。这一年的体育大事,还有庄则栋在布拉格的第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得男子单打冠军等,而罗致焕这枚金牌激起的涟漪,却独特而深远。当时,罗致焕一行13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由时任黑龙江省体委副主任万思元带队。辗转抵达长野时,运动员村尚未开放,中国队住在一个小旅店里。那时的中国很少派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一些反动势力甚至扬言要绑架赴日参赛的大陆选手。华侨行动起来了,为防止有人下毒,他们一日三餐给中国运动员送饭;中国运动员住进运动员村之前,近百名华侨人手一根木棍,将小旅店围了一圈,在冰天雪地里,一宿一宿地守着。万思元,一位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军人,大赛前夜给运动员开动员会,讲新中国浴火诞生的艰难,运动员听得一个个泪流满面、血脉偾张,“豁出命来,在冰上拼死了也要争取好成绩!”拼了!罗致焕记得,冲过终点线后,体力严重透支,加上身体不适,他咳出的唾沫里已渗着鲜血。当他在冠军领奖台上高举双臂时,手持五星红旗的华侨沸腾了,热泪长流,一边哭,一边把鲜花抛向中国运动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选手亮相国际赛场,其意义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罗致焕还记得,参加比赛前中国代表团遭遇的种种磨难:起飞前2小时还没有办好签证、在日本无法上冰训练、赛前很多外国人嘲讽说“‘东亚病夫’的运动员怎么会取得好成绩呢”但罗致焕做到了。“当年我穿这个衣服领奖,国徽是绒布缝上去的,这件衣服是个宝贝了,对我、对中国滑冰界都是,上哪儿都找不到第二件。”罗致焕自豪地说,在那个中国竞技体育依然很弱小的年代,运动员拼了命地训练,为的就是能击碎那些怀疑的目光,证明中国人能行!


1958年全国学生冰上运动会上,他获得少年组男子速滑全能第2名和1500米、3000米、5000米的第1名。

1958年年底在齐齐哈尔举行的全国速滑优秀运动员比赛中获得全能第6名和500米、1500米、5000米3个单项第6名

1959年,在全国第一届冬季运动会上,他获得5000米和10000米比赛的第1名、1500米第2名和全能第6名

1959年12月在齐齐哈尔举行的全国一级、健将级速滑运动会上,他获得4个单项和全能比赛的全部第2名

1960年全国冰上运动会上他获得5000米、10000米和全能第2名、500米第3名,同时入选国家队,参加了瑞士达沃斯世界锦标赛

1961、1962、1963、1965年他均获全国速滑比赛男子全能亚军

1964年获得全国速滑全能冠军

1961年2月在挪威奥斯陆参加为纪念挪威体育协会成立百周年的国际男子速滑赛中,他获得500米第2名、3000米第2名和全能第3名。

1962年在莫斯科的世界锦标赛上,他获全能第6和500米第5名、1500米第4名。

1963年在第57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上,罗致焕以2分09秒2的优异成绩创造了世界锦标赛1500米的最新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位世界速滑冠军。

1964年获世界速滑锦标赛500米第三名。

上一篇走进冬奥人物 传承体育精神(五)卧薪尝胆——韩晓鹏 下一篇:2022年春季大学生征兵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