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体育学院分团委特推出“赓续红色血脉,致敬百年风华”团史系列特辑,本次讲堂由体育学院2020级学生周晟同学为2020级和2021级全体同学进行讲解。诚请广大团员青年一起走进百年团史,追寻信仰之光,勇担青春使命!

俞秀松(1899~1939),又名寿松,字伯青,化名王寿成,诸暨大桥乡人。他是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员,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是党内历史上最早与王明交锋的斗士,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讨伐军阀陈炯明东路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一等书记、旅莫斯科支部支委、新疆反帝联合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等职。1939年2月,因受王明、康生诬陷,在新疆逮捕入狱,转押去苏联,在“肃反”扩大化中被害。

百年前,一位投笔从戎的少年郎在寄给父母的家书中,奋笔写下:“我的志愿早已决定了……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百年后的今天,中华大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而那个心系劳苦大众的少年郎却未能看到今日之盛世,离家投身革命后也没能再回到他的故乡。为了践行“我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的人”,他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客死异国他乡,牺牲时年仅40岁。他就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最初的五位成员之一,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中共党史、团史上都镌刻着他的名字——俞秀松。烈士长眠,精神永存。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一代一代的中国青年的努力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牢记人民和祖国的希望和担当。我们要有理想,我们要有使命感,在理想的土壤中,破土而出,扎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要有用于建设祖国的使命感,自信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