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历史沿革
首页 > 课程描述 > 主要历史沿革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C语言程序设计》是我系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三个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续课程是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课程建设的历史沿革主要有以下四个阶段:

一、开设、开创阶段

2000,C语言程序设计》是作为专业必修课而开设。并在《数据结构》等课程中相应用C语言作为实现系统的语言。2002年,我们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将《C语言程序设计》调整为我校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

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条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教学方法与手段尚不成熟。教学上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学围绕着语言自身的语法体系结构而展开,重点放在C语言语法知识点,忽略了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结果是使学生陷入众多繁杂的语法中,产生畏学情绪,教学实效较差。

二、改革、发展阶段

随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弊端的显现,即培养出的学生熟知语言知识,应付卷面考试,遇到实际问题,却无从下手,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认识到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编程能力,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们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作了重大调整:削减理论,强化实践环节。在课程体系上,明确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成“课堂以基本语法基础为主,实验以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为主的两部分,课堂部分注重语法细节,上机实验部分注重实际应用;在教学内容上,去掉了部分理论性内容,大幅度增加了实践性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大量采用了讨论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开始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改变了原来“教室讲课,机房实验”的单一形式;在教材选取上,由内容“大而求全”到“简而求精”,选择更适用的优秀教材。

总之,在该阶段的教学中,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课程建设阶段

课程组全体教师通过同行听课、参加教学大奖赛和集体备课等形式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深入研究和探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整理课程教学材料,扩充完善精品课程网站内容,采用目标分层递进、广泛实施启发式教学等方式激励学生个性化学习,强化动手实践。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得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多年的教学实践,造就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完善了课程体系结构,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教学文件完整规范,考核严格,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较好;在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