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教学条件


    1.教材使用与建设
    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教材建设,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一直是国内最具权威的高校优秀教材,即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上、下册。为切合语言研究发展的实际和教学实际,我们及时修订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

    2.扩充性资料的使用
    为了使教学活动延展到课外,本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共享资源。一是利用图书馆和资料室的藏书共计五十余万册,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用书以及学生课外学习使用。二是利用网络资源、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是获取资料的另一来源。授课教师和学生都能从学院局域网获得所需的语料。

    3.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创造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环境以四平城市语言文字应用的实际为依托,指导学生分析社会上存在的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
    开展兴趣活动小组,鼓励对语言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关注语言生活,分析语言现象,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小论文,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也为今后做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每个老师都有教学日历,对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有清楚的记录。每学期都有教学进度表、教案、听课记录、考试成绩单、试卷质量分析等,保存完好。

    4.网络教学环境
    一方面,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教室已尝试进行网络链接,如链接山东语言学网站,演示七大方言区的分布及各方言的仿真发音,使学生对方言有全面的感性认识。利用“他山之石”,以弥补我们在课件制作技术方面的不足。
    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自己的网络教学环境,但通过这次精品课的申报,我们已做好了网络教学的充分准备。如果申报成功,我们将有计划地将课程有关资源上网,以利于学生课外学习。